低温循环泵是现代实验室与工业生产中关键的温控设备,广泛应用于旋转蒸发仪、反应釜、真空镀膜机、材料测试等需要精确低温冷却的场景。它通过循环导热介质,将制冷系统产生的冷量高效传递至用冷设备。掌握
低温循环泵科学、规范的使用方法,是确保设备安全、稳定运行与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。

第一步:安装选址与环境准备
将低温循环泵置于平稳、通风良好的台面,远离高温源与潮湿环境。确保周围留有≥30cm的散热空间,避免堵塞进/出风口。检查电源电压与频率是否匹配(通常为220V/50Hz),并可靠接地,防止漏电风险。
第二步:介质选择与加注
根据所需工作温度范围选择合适的导热介质:
-40℃以上:可使用去离子水或水基防冻液。
-40℃至-80℃:推荐无水乙醇、丙酮或专用低温硅油。
严禁使用普通自来水,防止结垢或腐蚀。打开加液口,缓慢注入介质至液位计指定范围(通常2/3处),避免过满导致溢出。
第三步:管路连接与密封检查
使用耐低温软管连接循环泵的出液口(OUT)与回液口(IN)至外部设备,确保“出口接进,进口回”。采用卡箍或快插接头牢固固定,防止松脱。检查所有接头、阀门无泄漏,运行前可进行气密性测试。
第四步:参数设置与模式选择
开机后,通过控制面板设定目标温度。根据负载特性选择运行模式:
恒温模式:维持设定温度稳定,适用于长时间控温。
斜率模式:按预设速率降温/升温,避免热冲击。
定时模式:设定启停时间,实现自动化运行。
第五步:启动运行与过程监控
启动循环泵,观察压力表指针是否在正常范围(通常0.2-0.6MPa),确认介质循环流畅。监测实际出口温度是否接近设定值,PID调节是否平稳。运行初期留意有无异常噪音、振动或泄漏。
第六步:结束操作与停机维护
实验结束后,先关闭外部设备,待系统温度回升至0℃以上再停泵,防止低温液体在管路中冻结。关闭电源,排空管路残液(长期不用时),防止介质变质或腐蚀。清洁外壳,保持设备整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