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高低温一体机常规款与防爆款对比
高低温一体机的常规款和防爆款在设计目的、适用场景、结构安全等方面存在核心差异,主要围绕 “安全适配性" 和 “环境兼容性" 展开,具体区别如下:
• 常规款:以 “精准温控" 为核心,侧重温度范围、控温精度、运行稳定性,满足无易燃易爆风险场景下的温度控制需求(如普通实验室、食品加工、非危险物料反应等)。
• 防爆款:在常规款温控功能基础上,核心目标是 “防爆安全",通过特殊设计避免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、高温或电弧接触易燃易爆物质,防止引发爆炸或火灾,适配高危环境。
• 常规款:适用于无易燃易爆风险的环境,即工作空间中不存在易燃易爆气体(如甲烷、乙醇蒸气)、粉尘(如面粉、铝粉)或易燃液体(如:汽油),且无强制防爆要求的场景。
典型场景:普通化工实验室(非溶剂反应)、医药研发(水性物料)、电子元件测试、恒温仓储等。
• 防爆款:适用于存在易燃易爆风险的危险环境,需符合国家或行业防爆标准(如 GB 3836、ATEX、IECEx 等)。
典型场景:化工车间(溶剂合成、油气处理)、涂料生产(易燃易爆溶剂)、军工实验室(含易爆物质反应)等,这些场景通常要求设备具备明确的防爆等级(如 Ex dⅡCT4、Ex iaⅡBT3)。
• 常规款:
◦ 外壳:多为普通冷轧钢板(喷漆防锈)或塑料,无特殊密封要求;
◦ 电气部件:采用常规电机、温控器、继电器等(非防爆设计),可能存在裸露触点或火花产生风险;
◦ 管路 / 接口:普通金属或塑料管路,密封性能满足常规防漏即可。
• 防爆款:
◦ 外壳:采用防爆级材质(如铸铝、不锈钢),厚度更高,且通过 “隔爆接合面" 设计(间隙、长度符合标准),可阻止内部火花 / 高温外泄;
◦ 电气部件:所有元件(电机、传感器、控制器)均为防爆认证产品(如防爆电机、本安型温控器),避免电火花产生;
◦ 密封与隔离:管路接口、线缆入口采用防爆密封件(如防爆格兰头),内部可能增设防爆隔离腔,将危险部件与外部环境物理隔离;
◦ 散热设计:避免采用可能产生火花的散热风扇,多采用自然散热或防爆风扇(叶片为防静电材质)。
• 常规款:基础安全保护,如过热保护(温度超限停机)、过载保护(电机电流过大断电)、缺水保护(防止干烧)等,无防爆专项设计。
• 防爆款:除常规保护外,增加防爆专属安全装置:
◦ 防爆隔离:内部电路与外部环境通过防爆外壳或本安电路隔离,防止火花传导;
◦ 火花抑制:电机、泵等动部件采用无火花设计(如铜制叶轮),避免摩擦产生火花;
◦ 压力释放:部分型号配备防爆呼吸阀,当内部因异常产生高压时,可定向释放压力,避免外壳炸裂;
◦ 防爆认证标识:机身明确标注防爆等级、认证机构(如 “Ex dⅡCT4 GB 3836.2-2010"),且内部线缆、接头均符合防爆布线标准。
• 温控性能:两者在温度范围(如 - 80℃~200℃)、控温精度(±0.1℃~±1℃)上可能一致,但防爆款为确保安全,可能限制部分高功率运行模式(如快速升温速率),避免瞬间高温引发风险。
• 成本:防爆款因材质(防爆金属)、认证(防爆检测费用)、工艺(密封 / 隔离设计)等,成本显著高于常规款,价格通常为常规款的 1.5~3 倍;后期维护也需专业防爆资质人员,成本更高。
• 常规款:需符合基本电气安全标准(如 GB 4706),但无需防爆认证。
• 防爆款:必须通过国家或国际防爆认证(如中国 Ex 认证、欧盟 ATEX 认证),且需根据使用场景的防爆等级(如 Ⅱ 类、Ⅲ 类,T4、T6 温度组别)匹配对应认证,否则在危险环境中使用属违规。
选择时需优先判断使用环境是否存在易燃易爆风险:
• 若为普通环境(无易燃易爆物质),常规款性价比更高;
• 若涉及溶剂、油气、粉尘等危险场景,必须选择对应防爆等级的防爆款,否则可能引发安全事故(如爆炸、火灾),甚至违反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等法规。